近年來講究養生的風潮越來越盛行,也有很多人十分推崇阿育吠陀的飲食養生觀念, 阿育吠陀 不僅僅是瑜伽修行者的遵循法則,更是我們現代人為了追求更健康愉悅的身心靈生活,可以好好了解學習的一門學問。這篇文章將娓娓向你道來阿育吠陀這門養生法的所有不能錯過的必知方法,適合不知道 阿育吠陀 是什麼 的你,或是已經對阿育吠陀有了解,但想知道更多小知識和進階療法的你,讓我們一起走進另類醫學的世界,重新拾回自身愉悅與健康。
一、 阿育吠陀是什麼 ?
阿育吠陀( Ayurveda )是來自五千年前印度的傳統醫學,由兩個字組成: Ayur 指生命, Veda 為知識、科學之意,因此阿育吠陀的意思用現代文字來描述可以稱為「生命的科學」。也有此一說,阿育吠陀是瑜伽的療癒面,因為阿育吠陀透過飲食、草藥、排毒、生活習慣等來幫助人們預防疾病,進而達到身心健康。
阿育吠陀可以由三個原則來簡單述說:
一、宇宙萬物由大自然界的五種物質能量組成(空、風、火、水、土)
二、人體是大自然的一份子,並分為三種能量 Dosha 體質
三、各個能量會互相影響。註: Dosha 的意思是力量或身體的能量,能量的不平衡會造成身體不適與疾病
當身體與自然不調和時,人體的各項機能便會受到阻礙,進而導致生病。根據阿育吠陀的理論,每個人都擁有與生俱來獨立的體質(風能、火能、水能),出生時每個人身上都有這些體質,只是比例各不相同,在自我檢測覺察後,便能夠有意識地了解並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生活飲食方式,進而找尋到最讓身心感到舒適的平衡方式。
二、 阿育吠陀體質介紹
約在 5000 年前的印度,當吠陀經第一次被記錄時,便包含了一個叫阿育吠陀( Ayurveda )的分支,意為「生命科學」,阿育吠陀作為一門古老而完整的醫療方法的發展之路由此開啟之後一直延襲至今,即便到了現代西方醫學進度的年代,阿育吠陀的療法與觀念依舊存在並持續著。
阿育吠陀 三體質: 風能、火能、水能
在阿育吠陀的概念裡,每個人的體質能量( Dosha )主要分成三種:「風能( Vata )、火能( Pitta )、水能( Kapha )」以特殊的比例組合而成的,是出生時就已經決定的。
風型人( Vata )
風型體質是由氣和空組成。風型主要反映的是小腸、結腸、骨骼、骨盆區域、肚臍、心臟和頭部。風主要負責體內的活動性,包括心跳、消化道、肺部和橫膈肌。
特質:風型的人偏瘦,身材較為扁平,走路快,動作也快就像風一般,大多屬於急性子、閒不下來的個性。
養生守則:平衡風能的飲食應避免乾與冷的食物;而應食用溫、濕、偏油的食物。並且盡量保持規律作息。
當風型人失衡時,可能會出現以下症狀:
- 血液循環不好、感冒、呼吸系統問題、心悸、聽力障礙、骨質疏鬆症和關節炎等。
- 消化系統方面,包括便秘、腹脹、食慾不振、胃酸偏低等。
- 失眠、焦慮、猶豫不決、情緒低落、癡呆,記憶力不佳、疲勞和不安。
火型人( Pitta )
火型是由火和水組成。火型主要反映胃、小腸、血液、肝臟、膽囊和脾臟。主要負責體內的轉化 (transformation),包括消化,新陳代謝和營養吸收。
特質:火型的人體重中等,體格肌肉發育適中,排汗量大,眼睛明亮,肌膚容易出油。好勝心強,個性偏愛主控大局。
養生守則:宜清淡應避免過熱、過油,可以帶入多一點涼爽的性質來平衡過多火能。
當火型人失衡時,會出現以下症狀:
- 容易體溫高覺得熱、汗多且有異味、白髮或禿頭、視力下降、肝功能障礙、光敏感。
- 消化系統方面,包括腹瀉、胃酸過多、胃灼熱、胃食道逆流、胃潰瘍等。
- 易怒、氣餒、自戀、競爭慾、壓力、倦怠、煩躁、仇恨和急躁。
水型人(又稱土型人)( Kapha )
水型是由土和水組成。水型主要反映的是肺、胃、胰腺、血漿、淋巴系統、關節、鼻竇、鼻子和舌頭。水主要負責體內的結構,包括骨密度、脂肪調節、力量和耐力。
特質:水型人通常身體厚實,耐力佳,不愛運動。動作慢,說話慢,吃得慢,大多屬於易胖體質,個性比較慵懶、不喜歡動。
養生守則:平衡水能的飲食應避免乳製品或高油脂的食物。
當水型人失衡時,會出現以下症狀:
- 身體畏冷、手冰冷、體重增加、嗜睡、舌苔白、哮喘、痰多、腫脹和水腫等。
- 新陳代謝緩慢、飯後感疲累及沉重、腹脹等。
- 容易懶惰、抑鬱、孤獨、欲望、悲傷、嫉妒和對事物過度依戀。
三、 阿育吠陀日常生活及阿育吠陀飲食指南
阿育吠陀認為,人的體質屬性是由「風」「火」「水」三者所組成。「風」與身心活動、思考、感情、呼吸、循環等有關。「火」掌管體溫、肌膚光澤、食物消化、情報分析等。而「水」則和心靈安定、身體強健、體力、足腰關節等。每個人的「風」「火」「水」比例上有差異,但當朝某一方一面倒時,就會產生疾病病痛。
阿育吠陀飲食提供的指導原則就是,在選擇食物時可以根據每個人不同體質的 Dosha 特性來調整屬於個人適合的菜單。阿育吠陀希望力求通過一系列的飲食、運動和生活方式實踐創造健康強壯的身體,只要懂得遵循阿育吠陀飲食觀念並融入於生活中,將可以進而改善強化健康,提升身體機能。
基本共同的阿育吠陀飲食生活原則如下:
- 在每頓飯中最好都能加入甜、鹹、酸、苦、辣、澀的食物。
- 請細嚼慢嚥,並安靜愉悅地享受吃進去的每一口食物。
- 用餐時間最好能超過 20 分鐘,並避免暴飲暴食。
- 餐與餐之間最好間隔 3-5 小時以上,避免密集持續飲食。
- 請專注於早餐和午餐。早餐宜簡單,午餐宜豐盛。晚餐可依飢餓程度,會餓再吃點清淡晚餐即可,不餓就不要勉強。
- 午餐應被當成一天當中最重要的一餐,最好在大約中午 12:00 至 14:00 進食。
- 規律的休息及睡眠:最佳的上床時間是在晚上 9 點至 10 點間。
- 早晨或傍晚時是最好的走路運動時間,早晨可面向太陽,可以做 30 分鐘的拜日式。
- 規律做瑜伽、太極、氣功、或呼吸吐納的運動(如腹式呼吸),以維持身體含氧量。
阿育吠陀飲食的原則是可以根據自己的主要體質類型或飲食習慣進食,每個人都是可以客製化自己的阿育吠陀養生原則。不同的體質適合的飲食法各有不同,下面就來介紹一下阿育吠陀的飲食/飲品吧!
提供幾道很適合冬天喝,且遵循阿育吠陀的飲品:
- 醒腦暖胃的生薑檸檬水:
生薑和檸檬水是有助於控制人體重增加的有效成分之一,它也是最健康的阿育吠陀減肥飲品之一。取一杯溫水,磨一點生薑或少許乾薑粉,在水中加入一些檸檬汁拌勻。每天早上起床後喝這種飲料有助於保持消化系統的健康和強壯。還可以加入薑黃、肉桂、豆蔻等香料。(胃部功能不佳時請在飯後酌量使用) - 幫助睡眠的黃金牛奶:
先以一杯溫熱的牛奶或堅果奶作為基底,煮沸後可依個人喜好加入香氣迷人的肉桂、薑黃、生薑或薑粉和一點肉豆蔻,最後起鍋時再加入蜂蜜和初榨椰子油即可。薑黃中含有的薑黃素,可幫助入睡。有些人也會在牛奶上撒開心果和杏仁,或放入薰衣草或玫瑰,這些堅果與花草都是幫助人們放鬆且天然溫和的方式。
四、 阿育吠陀 進階 油療 &按摩法
提到阿育吠陀眾多的油療法,最有名的就是「滴油頭療」、「精油按摩」和「油漱法(油拔法 Oil Pulling )」和「油灌鼻法」。
1. 灌頂滴油療法:是最普遍使用的一種阿育吠陀理療方法,用溫熱的草藥精油形成一股細流滴到患者的額頭部區域。該療法可緩解緊張和疼痛,放鬆大腦,愉悅人的精神。另外還有頭頂滴油和腰部滴油等。
2. 油灌鼻療法:身體平躺後,在鼻孔內慢慢滴入精油,還要配合深呼吸,讓油滲透進去整個鼻腔,目的是治療感冒還有紓解疼痛。例如使用杏仁油可以清除鼻口的細菌和污垢,松油則可以治療鼻塞或鼻竇炎。
3. 油漱法(油拔法 Oil Pulling ):阿育吠陀認為經常用油漱口有助於預防蛀牙、美白牙齒、改善牙齦萎縮出血問題、改善口氣等。另外有助於改善消化、預防發炎和強化免疫系統。現代醫學則認為利用油漱可以將口腔內的細菌及毒素在漱口的過程被「被拔出」,因此稱「油拔法」。
作法是:建議一早起床後空腹時進行,取 15 cc 的冷壓椰子油含在嘴裡,像漱口一樣將油浸遍全口,約 20 分後吐到垃圾桶或使用衛生紙包裹並丟棄於垃圾桶,以免導致堵塞。吐完油後用溫水漱口,最後建議還是要再作一次日常刷牙清潔動作以確保口腔衛生。除了冷壓椰子油外,也可以使用有機苦茶油、初榨橄欖油或有機黑芝麻油。
4. 精油布包按摩:按摩時使用一個布包,不斷沾取精油輕輕敲打身體上。該療法對風濕、麻痹有療效,並可使身體恢復活力。
在阿育吠陀裡按摩是一個恢復體內能量平衡的非常重要的動作,採用特製溫和的草藥油結合經絡按摩可以剌激氣血循環,啟動自癒的能力,排出氣結與毒素。
總結
阿育吠陀可說是一門神秘的印度古早醫學領域,它對於印度人來說就類似華人的中醫一樣,它強調的是利用食療、草藥及瑜伽運動配合生理時鐘來改善每個人的身心靈生活。如果您也想繼續更了解阿育吠陀的奧妙,歡迎未來加入本質旅行工作坊的行程一起來體驗吧!
- 撰文作者/ Annabelle 莊芷瑋
- 作者簡介: 我寫 故我在;我讚 故我愛。
一位喜愛手作美食、品嚐美食、旅遊並觀察感受人文的簡約生活主義者。 - 聯絡方式: IG: annabelletw2001
Email: [email protected] - 編輯/ Yin Lun
- Photo Credit to : @vaporlee 、 游牧二人組、本質旅行、 Canva
- 著作權為本質旅行所有,未經許可不得任意轉載
本質旅行團隊介紹
本質旅行相信:過去的旅行是加法,只想把行程塞滿所有的熱門景點與購物行程,本質的旅行則是減法儀式,不追求物質、而是學會讓心更廣、讓視野更廣闊,深度體驗不同文化。越精萃、越幸褔。
本質旅行以提供旅客精質旅程體驗為特色,目前正積極發展和累積服務能量當中,邀請您加入我們的旅程,進一步體驗不同過往想像的國內精質旅遊。